10年来,贵州电网投资超过550亿元,以加强电网建设。
为适应这一变化,对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要求势必水涨船高。电力行业的用户审视电力设备,首要的看点还是过硬的性能,以及在安全可靠性上的无忧保障,没有这样的立身之本,其他方面的优点就无从谈起。
例如,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的施耐德电气,在其最新推出的EvoPacT HVX新一代中压智能真空断路器上,就能够看到这种处处创新,全面升级的先锋姿态。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今后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各个应用场景的电力设备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全球首创,中国首发这一概念,也已经成为了施耐德电气的一个亮眼标签。再如,EvoPacT HVX的操作模式还可以让操作人员远离电弧威胁,尽享安全的使用体验。即使额定电流大于1600安培或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为40千安,其机械寿命依然可达3万次之多。
其面向未来的新品,自然在数字化能力方面有所特长。在激烈的竞争下,很多厂商已经通过不遗余力的创新,提前为应对这些趋势做好了准备。7、8月,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极端高温天气,叠加经济恢复增长,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
火电13.1亿千瓦,其中煤电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4.8%,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口径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6%和32.1%。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1.8%、7.0%和19.8%。加大对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偏紧地区,如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电煤、发电用燃气的合同履约的执行力度,并在铁路运力方面适当倾斜,提高今冬明春的火电顶峰发电能力。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电厂水电、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5%和0.5%。核电5576小时,同比降低267小时。
五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6.0%,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3.2%。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3.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上海、浙江、广东等燃气发电占比较大的省份做好燃气资源调配、机组运维等工作,保障燃气发电顶峰能力。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8.7%。4.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加快新型储能多技术科技创新,提升储能安全性。前三季度,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销量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74.1%。一、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4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
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建立保供白名单,鼓励保供煤矿应急增加产能。统筹规划配置各地方储能规模和比例,有序引导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建设节奏,避免资源浪费。
根据热值明确不同的系数对电煤价格进行折算,引导中长期合同履约的煤质提升。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前三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2799小时,同比降低87小时。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增长41.9%。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463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402万千瓦。今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有关要求,全力以赴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4.8亿千瓦,同比增长8.1%。四是保障电力稳定生产。
前三季度,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4%。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近年来乡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消费品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下降0.9%,其中相对刚需的吃类消费品用电形势相对较好,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用电量增速均高于2%。协调督促各地区严格落实发改价格〔2021〕1439号文件,确保煤电价格切实上浮到位,疏导煤电企业成本。
火电3295小时,同比降低49小时,同比降低幅度比上半年收窄84小时。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8.4%、4.4%、0.1%。(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今年以来电力行业全力以赴保民生、保发电、保供热,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8月,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拉动空调降温负荷快速增长,当月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高达33.5%,其中,重庆、湖北、四川、浙江、陕西、江西增速均超过50%。
前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结合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如下建议:(一)多方合力做好今冬明春电力保供工作受到宏观经济、疫情、燃料供应、气温、降水以及煤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严重亏损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今冬明春电力保供面临较大挑战,为确保安全平稳度冬,建议:一是保障电力燃料可靠供应。
二是对煤电价格成本的有效疏导给予政策支撑。五是做好需求侧管理,引导社会提高节能节电意识。
优化储能布局水平,逐步扩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比例。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下降0.2%,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形势相对较好,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1%和3.0%。
五是中部地区用电量同比增长8.4%,增速领先。黑色金属冶炼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5.3%和4.2%,建材中的水泥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6.5%,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较大。根据煤电在系统中的作用,因地制宜推动煤电发电能力合理增长,同时积极有序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提升煤电兜底保供和系统调节能力。电力行业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及电力消费形势,把握天气、燃料变化趋势,综合施策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人民生活用电需求,分阶段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期目标。
加强在役机组运行管理,减少非计划停机、受阻情况,保障机组稳发满发。继续加大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力度,统筹协调煤炭产能核准、核增审批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协助企业依法合规尽快增产增供。
其中,直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2.7%,交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7.5%。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2%、0.0%、7.7%,三季度用电量增速有较大幅度的回升,除了服务业经济有所复苏外,当季持续高温天气因素也是拉动用电量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前三季度,全国共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其中,西藏、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重庆、江西、青海、山西、宁夏、湖南、陕西、内蒙古等14个省份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电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1%。